|
2022年后,綠化工程和綠化苗木發展形勢如何?這兩年因為退林還耕政策的進行,導致了大部分苗木供遠超于求,價格走低。同時受疫情與經濟的影響,一些地區的城市綠化工程推遲開工,城市綠化樹種需求逐漸減少或者飽和,也有一些地區已經完工的綠化工程,相應的工程款結算并不是很流暢。 ![]() 未來幾年內綠化工程和綠化苗木的發展形勢如何? 苗木種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 01培育優質特色或精品苗木 眾所周知,精品苗將引領苗木市場,優質苗將成為苗市的主力軍,其價格將呈現大眾化的趨勢。換言之,優質苗木將成為主流,苗木質量不好根本沒有市場,不會再有很高的利潤。 精品苗木擁有健康發達的根系,樹干光滑通直、高度統一,樹冠圓潤飽滿,苗木的精品化培育,體現在標準化、規;、機械化三個方面。 標準化 對于園林樹木,可以根據品種和類別,如大喬木、中喬木、小喬木、大灌木、小灌木和分枝點、冠幅等要素,來評估樹木在園林景觀中的用途。商品標準對一種植物來說不是單一的一個規格標準,每一個品種根據市場的需求,可以設定幾個系列,這樣既能適應市場的多種需求,又能把品種的市場價值發揮到極致。 規; 隨著苗圃業的連續發展,競爭越來越劇烈,各家各戶“單打獨斗”式的種植模式早已經過時了。改變過去零星發展的做法,苗木生產商可聯合起來,根據立地條件,選擇一種或幾種有發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彩葉樹種,固定生產,長期經營,形成品牌,形成大市場。生產的品種必須形成一定的面積和規模,品種不一定多,但主要品種在面積和數量上要占絕對優勢。 大型工程規模大、要求高,為了達到震撼人心的景觀效果,設計師們經常要求批量種植一些同一品種、同一規格的高檔次綠化觀賞樹木。實踐證明,規模產生效益,規模產生力量,規模產生價值,規模決定成敗。 機械化 機械化已經成為國內苗圃未來走向的共識。標準化生產決定苗木的品質,而機械化又是標準化的重要基礎。只要我們的苗圃能實施機械化,就能大量減少人工,同時也意味著成本下降。 國外很多國家的林業苗圃的機械化作業程度極高。從整地、播種、施肥、防病蟲、行間除草、截根、去頂到起苗、分檢直至運輸一整套作業都基本實行了機械化(但由于受環境法規等的限制,苗床內除草基本不使用除草劑,仍以手工除草為主)。當前,苗木機械化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。 ![]() 02避開全國數量過大的品種 當前苗木市場除精品綠化樹種外,用量較大的要屬彩葉花灌木,四季常綠樹,果樹等。根據《2022年度全國苗木供需分析報告》顯示,2022年度全國苗木需求預測(對全國 72 種主要造林綠化苗木進行分析): 苗木供應嚴重過剩的有 36 種:油松、側柏、云杉、樟子松、茶、榆樹、刺槐、國槐、垂柳、女貞、濕地松、白蠟、桂花、山杏、海棠、落葉松、欒樹、石楠、黃楊、黑楊、懸鈴木、桃、華山松、香樟、青海云杉、櫸樹、叉子圓柏、銀杏、紫薇、色木槭、桑樹、衛矛、白皮松、雪松、紫葉李、山桃。 苗木供應相對過剩的有 21 種:紅葉石楠、油茶、楊樹、紅花檵木、花椒、核桃、沙棘、金葉女貞、杜鵑、檸條錦雞兒、蘋果、刺梨、龍柏、長白落葉松、楸樹、梨、金葉榆、紫穗槐、檉柳、紅皮云杉、楠木。 苗木供需基本平衡的有 10 種:杉木、紅松、梭梭、葡萄、連翹、楓香、木荷、柏木、馬尾松、皂莢。 苗木供應嚴重不足的有 5 種:桉樹、竹類、興安落葉松、中間錦雞兒、火力楠。 ![]() 03培育適應能力強,成活率高、耐寒耐旱耐鹽堿等生態價值高的苗木 我國對于環境保護的措施依然在持續加大,城鄉綠化美化及新農村建設、黃河流域生態治理、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等工程依然需要大量綠化苗木。村屯,礦區,荒山,沙漠、河道等都在逐步規劃綠化,抗性強的苗木銷量一定不會低。 因為栽植現場的生長條件往往劣于苗圃,因此,品種的耐寒、耐旱、耐鹽堿、耐瘠薄、耐水濕、耐熱、抗風等抗逆性至關重要。在劣條件下生長越好,說明其生態價值越高。除抗逆性外,低維護與凈化空氣同樣重要。 |